概念简述
除颤器表明了医疗保健未来的发展方向。这种设备已成为挽救生命的重要技术,但就在几年前,只有医院和救护车才会配备,而且也只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医护人员才会使用。有些人对除颤器的作用还持怀疑态度。想象一下,如果一名同事突然捂住自己的胸口,然后倒在地上,旁边未受过专门培训的员工会怎么做呢?肯定是赶紧跑到柜子边,砸碎玻璃,取出除颤器的《快速入门指南》,并快速浏览,了解各种连接、控制以及预防措施。同时,病人还在地上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与此同时,施救者的脑子里会闪现医疗剧中无数个类似的场景,在这样的场景中通常是医生给自己或护士而不是患者除颤。但在现实中却没这么戏剧化,医疗技术已经走出医院并进入工作场所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工作场所的除颤器
这类除颤器会通过语音或图表向从未使用过除颤器的用户说明具体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监护仪和导联开关。机器随后会根据患者情况确定适用的电量,防止新手在救助患者时伤到自己。当急救医护人员到达后,他们可以连接除颤器并下载里面存储的数据,以便将数据带回医院供医生查看分析。
医疗保健设备的发展方向
上文讲述的故事表明了家用电子医疗保健技术的前景及面临的挑战,医疗设备不再局限于临床应用,而是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类设备包括:健康辅助装置(如手机上的卡路里计算器应用程序或跑步机上的心率监护仪)、维持生命的输液泵、长期记录数据的生命体征监测仪以及急救设备(如除颤器)等。为了让医疗监护和用药设备走进家庭,它们应具备以下特征:
1. 便携性:功率小、功耗低,便于老年患者携带(附文:《电源技术助力全民移动医疗》)。
2. 智能化:设备可根据所获得的监控信息确保其配置的正确性,从而完成目标任务或在需要紧急处理时给予提醒。
3. 安全性:设备的安全性设计必须达到医院内配备的旧款产品的水平,以保证未接受过培训的人员使用设备时在用电和操作方面的安全。
4. 连接性:可轻松编程、更新和读取数据。这些设备必须能够与非医疗设备(如商用联网计算机等)相连,以便与远程医疗设施进行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