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的国内医疗电子
医疗电子,对于具体测产品来说大体分为两类:大型医疗仪器和小型医疗仪器。所谓大型医疗仪器比如CT、MRI、断层扫描等,单价都百万以上的。小型医疗仪器包括监护仪、血氧仪之类的,也就是价格没有这么昂贵的。
大型医疗仪器
大型医疗仪器,涉及生物医学前沿研究成果、材料学、物理学、电子、机械等多个方面,所谓“跨学科交叉的生物医学电子”多半指的就是这个。这个领域一般都起源于国外著名高校或者大型企业的研究所,再通过几个行业巨头,如GE、Philips、西门子等具体研制出来。综合性很强、核心技术要求非常高、制造和研发成本也不是一般企业能够承受。关于这个领域,国内几乎是空白的。中国,短期内也无法涉及这一领域了。除非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能有实质性的改革,不然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人分国内的蛋糕。
"涉及生物医学前沿研究成果、材料学、物理学、电子、机械等多个方面"
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一个国家的基础工业强弱体现在哪里?一是:行业的创新能力;新材料的研发能力;机械加工能力;试看目前所有的医疗设备单技术原理来说已经非常明白,中国CT、X光机、DR、B超、PET/CT...
绝大多数医疗设备都已经国产化了,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质量还是有差距的,差距就是性能与稳定可靠性,而这完全是由于器件的加工工艺、材料的性能息息相关;
我们模仿的能力是无容置疑的,但是材料不是一天两天能模仿的,机械设计与加工能力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生物医学工程国家不在这个核心问题上下决心,只能是差距越来越大。
核心技术的空白
国内有几个企业是先做核心技术再做产品的,或者说有几个像样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目光短浅,趋利附势,是中国大多数企业劣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