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来,我国接连不断的发生了好几起地震。从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到2010年4月14日的玉树,到2011年3月10日的盈江,到2013年4月20日的雅安,到2013年7月22日的定西。再到我们最近的昨天,(2014.02.12 17:19),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发生了7.3级地震,虽暂无人员伤亡的报告,但是灾难还是带来了不少地区的人们受灾。
我们心系着灾区受难人民的同时,震后实施营救工作的组织和开展也是异常关键的。如果能够及时顺利的开展好灾后救援工作,那么便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经济的损失,减轻震灾所带来的伤亡。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实施救援工作的不再单一的仅仅是我们的部队人员、志愿者等等了。这当中扮演最重要角色的,不要把机器人遗忘。他们可以完成一些人类无法完成的工作,例如深入到各个极危的、救援人员无法去达的角落,勘探有无生命迹象,实施救援。
有没有很好奇他们究竟长什么样子?到底在救援过程中有多大本领?运用了哪些高精尖的科学技术?下面跟随我们的脚步,去一探究竟吧。
呼吸探测机器人
千叶工业大学研发设计的这个小型机器人,名叫Quince。别看它体积小,外表和玩具车差不多,它可是安装有四组轮子、踏板和六个电动发动机,并且还有一个机器臂用来开门、传递食物等生活必需品。最重要的是,它内置有一台红外线传感器和一台二氧化碳传感器,用于探测人的呼吸和体温状况。
履带式机器人
这是要把人送到棺材里面去么?还是要进行一场坦克大战呢?
都不是,这是日本横的警视厅研发可承受110公斤以上伤员履带式机器人。它的“遥控臂”可以将被困人员安全运出危险地带。它还内置有传感器,可以在运输途中探测被困人员是否受伤。唯一的不足是它只安装了标准红外摄像机,因此它的搜寻功能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