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合创董事长丁明峰就IC产业的看法以及在智能时代所面临的机会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对于IC产业看法
第一方面:中国IC产业未来近5年至10年的发展趋势。最近带管理团队去了以色列、台北,跟MTK蔡总深入交流,对行业发展有些看法。中国IC产业春天大发展的十年是无疑的。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有必然的背景。可以看到包括以色列、硅谷,成功的基础在于集成制造业,美国大的IC设计企业,像AMD/intel、博通的成功都是基于某个大的产业领域,IC在某种角度看是大产业的从属地位,不是主动地位。包括台湾IC产业的发展实际最大的贡献者是宏基电脑,因为宏基电脑的成功带动了整个新竹产业园IC产业的大发展。在台湾的IC企业听到只有MTK,因为在PC向移动互联网转型中,只有这家公司抓住了机会。包括美国,INTEL的困境,也是在时代的变迁中造成的。在中国可以看到,无论是通讯、电脑、家电制造业,基本达到万亿规模,中国IC行业没有理由不进行大的发展。国家目前鼓励IC行业发展这是正确的,当然政府不能做过,政府扶持谁,哪个行业必死。所有从业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个,因为不能依赖这个。没有哪个商业企业,不会因为政府的扶持资金获得大的发展。这一点大家必须充满信心。
第二方面:IC产业到底应该按什么路子发展,实际我基本不投IC,到现在为止,只投过一家。跟君联资本聊过,他们说投的企业中,IC行业的回报率是最低的。因为在过去二十年,我们的制造业走到今天,商业模式上涉及的主题就是国产化,虽然在这方面仍然具备优势,我们国产化的基本生产工艺具备,成本比较低;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在于劳动力在结束,但工程师红利还存在。但从芯片产业发展来看,只是国产化替代远远不够,大部分成功企业,包括MTK,必须从全球化角度看问题,因为电子产业是无国界竞争,如果仅仅从国产化角度来看,我觉得任何一个企业都很难成功。也就是仅仅抓住下一轮制造业,必须认可你在这个产业是从属地位,你的客户是系统商,如何为系统商创造你的附加价值,这是所有IC公司面对的问题。那么IC行业的特点,设计资源最丰富的是上海,客户最集中的是深圳,产业互补的有利条件,大家需要支持,我们的团队可以提供支持。
关于移动互联网
关于智能时代,希望未来某一天,刚才介绍苹果的三年中兴相对而言,未来介绍某中国企业的三年中兴,这是中国电子产业人的梦想。苹果未来三年会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的惊喜。中国在这一点上的差距,包括谷歌、苹果,我们的商业模式差别到底在哪。每一家公司构筑商业模式必须有明确的定位。以色列在过去二十年,在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名列全球第三,除了人聪明以外,有三个条件:一是犹太人在硅谷包括资本圈的人脉资源;二是对产业明确定位,只是在点状突破,从不做一个产业链,因为他认识到是美国的从属产业,因为以色列没那么多人,不可能构造一个苹果;三是商业模式,所有人创新意识都非常强。未来在中国,看看其他行业,电脑、通讯等行业,我们都属于从属地位,我们应该顺势而为,明确自己的定位。强调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是不可以复制的,天时地利要一致。我从不认为大公司会持续创新成功,除非生态系统非常强,创新周期可以长一些。
纵观计算机发展史,人类进入第三代革命,今年是个人计算平台的开始,真正的个人化是每个人随身携带计算机,人体的一个外设。可以想象这个外设有什么能力(美国大片阿凡达、钢铁侠),中国有很多的优秀企业,但和美国比起来,想象力太差。这套生态系统里,我们过去在智能机时代在中国发展最迅猛的是声音、触控。未来传感器会越来越多,因为互联网感知信息获取信息需要更多的接触点,这是在为我们创造更多的机会。
机会
第一方面,信息进入人体后,要产生什么价值。苹果积累了这么多的数据,我不认为创造什么价值,还有大数据可以干什么?我们下面有个企业,创造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对每个人的贷款不超过5万元,我们是靠数据分析控制风险。建立了非线性系统,在每个地区根据历史信用纪录,输出结果,决定是否贷款给他,这一想法非常成功,在过去三年里坏账率低于2%。当时成立这家公司的原因,其实是受到日本人的启发,穷人的信用最好,富人信用最差。但是我们在科学史上,在过去系统里,很多经验的东西,如何精确定义,在云系统里人工智能必须解决的。过去五年里,手机里语音识别进步非常快,为什么?明确告诉大家,不是因为算法有质的突破,而是我们每个人拿手机不断尝试,产生海量的数据样本,将这套语音识别系统大幅提高。
第二方面,大的突破在图像搜索和处理。这代互联网竞争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通信问题,更便利的手段实现通信; 二是今年的前置陈列,阿里、百度、门户网站也都是信息整理,今天为止,互联网没有智能。
第三方面,人类时代的智能将影响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一是演绎的逻辑;二是归纳的逻辑。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很大的一批科学家将改变生活方式,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加速科学的突破以及对自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