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C绕组与EMI关系解读 打造高效方案

2014-10-31 10:30 来源:电子信息网 作者:兔子

在小功率开关电源中VCC绕组与EMI的关系是决定成本与效率的一个方面,在本文中以实例说明了VCC绕组与EMI的关系。因为理论只是基于特定的前提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而实际中的情况缺千差万别。本文在以下的实例中解决了关于EMI一致性的问题,所以EMI也可以达成低成本且减少了效率损失的效果。

当干扰源在初级或在次级的时候,变压器如何优先考虑漏感和分布电容呢?例如在一个电路中,输入端EMI对策空间比较足,那么就可以下很多功夫。EMI测试发现只要输出端加个电感就可以过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次级EMI转嫁到初级?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三种方法:

1、既然在输出端加共模电感有效,那一般也可以把这个共模电感加在输入端,至于圈数和core的μ值根据实际可能要微调。

2、如果这个干扰有通过变压器,就可以通过调节变压器的寄生电容来达到平衡(寄生电容不是越小越小也不是越大越好)。

3、要看此干扰是谁产生的,比如是副边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或者线路寄生参数谐振产生等等,可以加磁珠,改变谐振参数这些招来抑制。最后这些都要对具体情况与案例而言。

VCC绕组与EMI有关系,但到底影响有多大?影响什么频段?这也是我们需要去实际测试的,在小批量测试中发现有的EMI很好,可以达到10dB以上,有的很差(见图一),存在一致性问题。

图一

图一

以上结果虽然过认证没有问题,但明显裕量不足,在批量的时候会出问题。下面为经过调整VCC绕组后的波形,裕量都有10dB以上。

图二

图二

上面案例中变压器的绕组结构为:初级--屏蔽--次级--VCC--初级

此例显示出了EMI与VCC绕组的关系,同时也说明解EMI并不一定需要以牺牲效率为代价,只要了解其原理,可以用简单、经济的方式。其实从变压器着手,不需要动layout,是个很不错的方法。

EMI VCC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