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当中,我国的手机行业呈现了一种疯狂的混战模式,小米、努比亚等厂商纷纷参战,拼价格拼销量,手机厂家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在这种市场前提下,我国的手机销量一路飙升,占到了2014年全球手机销量的40%,在全球十大畅销手机品牌中,6个品牌均为国产。但在这些销量奇迹背后,真的是所有厂家都得道了丰厚的回报吗?
其实,不少手机厂商的心情却是喜忧参半,品牌溢价能力较弱、量大无利、核心专利储备不足等问题如一个个怪圈牢牢地“困住”了国产手机厂商长远发展的脚步,于是一场能解盈利之困的高端市场争夺战便成为多数国产手机厂商势必要打的仗……
国产手机遭遇“有量无利”怪圈
2014年国产手机厂商经过奋力拼杀,销量成绩硕果累累,调研机构TrendForce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1.67亿部,其中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了4.534亿部,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40%的份额。
但与此同时国产手机厂商却并未尝到智能手机利润市场“蛋糕”的甜头,美国市场研究公司Cannacord最近发布的第四季度智能手机盈利市场份额显示,苹果占据着高达93%的利润,三星所占的份额为9%,这意味着三星与苹果公司在盈利市场上所占份额之和达到了102%。
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里中低端市场一直是国产品牌“厮杀”最惨烈的地盘,“千元手机”更是将国产品牌追求“性价比”的概念发挥到了极致,随之而来的是产品利润空间被无限压缩,甚至是赔本赚吆喝,极大地制约着企业长久发展。
因此试水高端市场成为众国产厂商必经之路,以期通过提升自身的品牌溢价,破解盈利难题。“以小米为例,小米在2015年年初通过发布小米Note来试图改变‘屌丝’形象,该款手机低配版定价2299元,顶配版定价3299元。在使用小米的消费者中不少是学生群体,当初之所以选购小米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便宜,但一旦走上工作岗位有了更强的消费能力后,不少人会转投苹果的怀抱,长期的低价战略会让消费者对其‘屌丝’的定位根深蒂固,未来会更难突破销量大但利润低的怪圈,因此小米急需拥抱中高端市场,来留住和拥抱更多消费者。”易观智库智慧院副院长葛涵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