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正成为汽车发展新趋势,为提升燃油经济性的启停系统、为增加主动安全性的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以及作为新一代智能交通基础的驾驶信息系统等多个电子系统越来越多地被汽车设计人员所采用,多系统的集成在提升汽车驾乘体验的同时,也为汽车电源设计带来了挑战。汽车电源须提供更高能效和更低能耗,以配合汽车产业的发展并符合各种环境法规及安全标准。
线性方案对比开关方案(SMPS)及设计考量
在电源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热,稳压器散热会损失一部分功率,这样输出功率就不可能等于输入功率。传统的线性稳压器在此过程中会耗散大部分能量,已无法满足当前高功率需求类的应用。我们假定采用线性稳压器时需要2.5W的额定功率,以及5V输出电压和0.5A输出电流,那么需提供6W的输入功率,能效(即输出功率除以输入功率的比值)仅为41%,损失高达59%!而同样情况下,开关电源仅需2.8W的输入功率,能效高达90%。
因此,设计工程师可采用开关电源提高系统能效,但是开关方案也有弊端,由于其复杂的反馈回路,外部元件较线性方案多且需要更多的PCB面积,再加上开关的性质导致其降噪性能差,在设计过程中需从反馈回路设计、外部元件数、PCB面积、瞬态电流及电磁干扰等方面考虑,以减轻其弊端。
1. 反馈回路设计
为匹配输出阻抗的后稳压器选择合适的负输入电阻以避免振荡,达到稳压输出的目的;
有效使用仿真工具以了解频域中的频率补偿;频率补偿可通过选择单极响应控制方案来实现。
2. 外部元件数
集成的电源开关可减小布线尺寸,功耗比板外电源开关更低,且更易于设计。
3. 线路板面积
减小电感和电容的尺寸,占板面积得以减小,且开关频率增加,使能效得以提升,同时减弱PCB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但需注意尽量使导通和开关损耗最小化,降低噪声。
4. 瞬态电流
将线性稳压器和开关电源并联,可减小瞬态电流,称为混合开关电源;且可根据线路负载情况,以恒定的开和关条件进行脉冲频率调制。
5. 电磁干扰
减少回路面积,优化PCB布局,从而减弱电路间的干扰;
避免由稳压器和系统环境产生的敏感频段;
采用扩频调制技术、决定光谱含量和去耦方案降低排放峰值。
在汽车应用中,还需考虑到电源管理模块不断增长的复杂性,要求处理更高电流情况的能力、低转储、双电池转移乃至需要最小工作电流等等,为系统选择合适的高能效电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