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2018国际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 2018)”期间,华为发布了系列IoT及AI新品,帮助企业在自身的数字“神经元”中创建“智联”基因,加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华为企业BG 全球Marketing总裁邱恒在《创建数字企业“智联”基因》的主题演讲中指出: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IoT能帮助企业联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并形成数字世界感知物理世界再控制物理世界的循环,而AI能让这样的循环更自动化更高效从而使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真正融合到一起。IoT和AI将成为数字企业神经系统中的“智联”基因。
华为企业BG 全球Marketing总裁邱恒
“智联”基因将不可或缺
华为GCI(全球联接指数)报告分析指出:智能联接将驱动新一波创新和经济发展浪潮。预计到2025年,数字经济规模将达23万亿美元。政府、公共事业以及制造等行业都将全面实现智能联接,同时智能联接正在改变政府、公共事业和制造等行业管理数字化转型的方式。
华为以芯片、算法和架构设计等核心能力为基础打造数字平台,提供芯片/终端,包括极致性能计算/存储/通信的云基础设施和边缘计算,以及包含IoT、AI/大数据、视频、ICP、GIS等在内的基础能力。未来,数字企业的各个功能模块或者称为各个“神经元”将以“数字平台”的形式而存在,而端到端的AI能力和IoT能力则构成了“神经元”中的“智联”基因。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IoT能帮助企业联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并形成数字世界感知物理世界再控制物理世界的循环,而AI能让这样的循环更自动化更高效从而使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真正融合到一起。
“智”能基因得到强化:业界首款AI使能的软件定义摄像头
随着自动驾驶、无人超市、智能语音助手等AI应用在各行业的普遍展开,AI俨然已成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动力”。而AI发展的数据,算法,算力三要素中,算力的提升是最显著的。IDC分析显示,从2014年到2020年,数据量提升5.5倍;算法,以识别成功率为例,只提升4%;而从前CPU30天才能完成的计算量,现在只需要用GPU 1天就能完成,相当于算力提升了30倍。而来自Gartner报告指出:到2022年,大部分工业物联网计算将在边缘而不是在云端进行,而2017年的边缘计算占比还不到10%。由此不难发现,AI快速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算力的提升,尤其是边缘算力的提升。
华为提供包括芯片/AI智能终端,GPU服务器,视频PaaS云平台在内的全栈式AI解决方案,端到端提升算力和智能化。本次华为新发布的业界首款AI使能软件定义摄像头 - M/X 系列SDC(Software Defined Camera),能提升复杂场景下的图像处理能力25倍,并使低照环境下特征提取的准确率达到85%以上。这将使得华为的软件定义摄像头具备几大特性:第一,环境自适应:无论晴天、夜晚、还是雨雪、阴天,摄像头都可以自动调参,无需传统的人工调参,大幅提升效率;第二,基于动态算法加载,华为单一摄像头就可以运行多种应用,而传统摄像头每款只能运行单一应用;第三,支持在线升级,业务不中断。而传统模式需要远程人工升级,并且业务中断。
“联”接基因全面升级:车联网平台+2大无线IoT联接方案
华为IoT解决方案不仅仅包括OceanConnect IoT平台,还包括无线/有线联接、边缘计算,以及芯片(LiteOS)模组等方案,是目前业界最系统的IoT解决方案。本次,华为升级OceanConnect支持车联网,全面升级eLTE-IoT的性能并全新发布eLTE-DSA解决方案,全面升级“联”接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