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国海,这片浩瀚遥远、美丽神秘的海疆,一直以来都远离世人的目光,三沙地级市的设立,将她正式拉进了“城市”的范畴。但其实在此之前,真正揭开南海神秘面纱的,是这片海域上空覆盖的中国移动通信网络,十余年,一直默默坚守在这边广袤的海域上。
十余年里,中国移动一直将海洋覆盖工作视为重中之重,累计投资数千万元,先后在西沙、南沙群岛13个岛礁开通了14个基站和1个备用基站,覆盖海南岛海岸线全长1823公里、沿海市县12个、渔业人口及驻岛官兵40多万人。
十余年里,即使受限于各种资源的协调困难,受制于天气、交通等变化无端的条件,受困于复杂的网络结构及种种技术瓶颈,中国移动工程建设者们仍然义无反顾地奔赴在南海一线,不顾各种艰辛,经受住了大自然的重重严酷考验,全力投入到网络建设维护工作中。
岛礁建站 十年如一日
早在2002年,在筹划了近一年后,中国移动在海南环岛近海实施了“超距”覆盖工程,建成环岛海面站22个,实现了环岛70公里海域无缝覆盖,终于解决了从事近海渔业渔民的通信难题。
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随着南海开发的深入,海防、海洋资源保护、远洋航运、海洋气象预警、海上救援等领域都对海面及岛屿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信号覆盖不仅要尽早,还要范围广。在完成近海覆盖后,中国移动决定在西沙、南沙群岛的岛礁上建站,让信号覆盖到更广袤的海域。
在明确了建设和传输等关键环节之后,2003年3月,中国移动租用卫星电路率先开通了西沙永兴岛基站,移动通信网络首次实现了对祖国南端蓝色国土的覆盖。
随后,西沙琛航岛、珊瑚岛、金银岛、东岛、中建岛基站陆续开通。至此,中国移动已对西沙群岛有人居住的岛屿及周边重要捕鱼作业区域全部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结束了多年来没有民用通信的状况,并多次在防风抢险和海上救援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紧接着,自 2007年开始,中国移动又确定了一个更远的目标:将信号继续往南延伸到最南端的蓝色国土——南沙群岛,并为此花了3年时间分析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