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联网技术的相关概念与现实应用
1.1 物联网技术的相关概念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实时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1.2 物联网技术的现实应用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RFID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应用于身份证、交通、体育、军事、防伪、收费、大型设备资产管理、物流识别等诸多领域,而在我国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医疗行业主要用于对患者的管理和重要医疗设备及药品的追踪,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2 物联网技术在疗养过程中的应用
2.1 系统设计利用疗养院现有的体检系统、HIS、LIS、PACS等系统和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疗养员、器械及药品的管理,系统由硬件及软件组成。硬件由RFID标签、RFID天线及阅读器、RFID系统服务器及网络设备组成,各组成部分通过网络构成一个整体。软件是指运行于RFID服务器及各个终端的应用软件,用于实现对RFID标签携带者跟踪定位,对其位置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存储、查询、预警,主要由标签维护、权限认证、实时监控与显示、数据查询、数据统计等功能模块组成。
2.2 疗养员疗养流程在疗养过程中,身份识别功能是重要的基础步骤。使用物联网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对疗养员给予正确的处置,同时要将处置的环境进行准确的记录。
2.2.1 疗养登记疗养员到总台办理疗养手续→总台建立疗养员基本信息→信息建立完成后,系统打印出RFID腕带(或胸卡等其他便于携带的制作方式)→交付RFID腕带给疗养员→疗养员到疗养房护士站交付RFID腕带给护士→护士确认身份后,对RFID腕带进行加密→护士将加密后的RFID腕带配带在疗养员的手腕上→完成疗养员身份信息的确定。
2.2.2 体检疗养员以识别腕带作为身份证明,在体检中心相关科室的读写器上扫描一下就自动进入该科的检查等候队列中去,实现排队叫号功能,识别腕带扫描后自动计费,疗养员不再需要因临时放弃或增加某些检查项目而往返奔波划价。系统自动将该疗养员的姓名、年龄、健康档案等个人信息传输到相应科室医生的工作站上,疗养员身份信息的获取无须手工输入,而且数据可以加密,确保了疗养员身份信息的唯一来源。在体检过程中,医生完成的体检结果信息都将实时传输到后台服务器,体检中心各楼层设置自助导检设备,疗养员可自助查询已体检项目和未体检项目,并查看未体检项目科室的排队情况,自行选择排队较少的科室进行检查,导检护士手持PDA亦可查询疗养员的已体检项目和未体检项目,从而实现快速和最优化的导检,有效解决大批体检人流在个别科室拥堵的问题。体检结束后,疗养员可持识别腕带到收费处打印发票和费用清单。
2.2.3 疗养员诊疗管理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对疗养员进行的诸如检验、摄片、给药等工作,均可以通过RFID腕带确认疗养员的信息,并记录各项工作的起始时间,确保各级各类医护及检查人员执行医嘱到位,不发生错误,从而对整个诊疗过程实施全程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