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硝烟散去汽车电商思考 了不起的盖茨比?

2013-11-13 10:23 来源:电子信息网 作者:蒲公英

借助马总舵一手导演的双11大戏,汽车媒体纷纷攀上了电商这个炙手可热的舞台。双11硝烟刚刚散去,各种统计数据迅速火热出炉。天猫的双11数据毫无置疑的再创新高,各种记录再次被轻松打破,这些似乎已经不再成为人们惊讶的谈资了,毕竟人们对马总舵的号召力是毋庸置疑。今年双11另一个意外的亮点,汽车电商迅猛地抢尽了风头,搜狐汽车、易车和汽车之家三强号称总成交额达到235亿,占天猫总成交额350亿的2/3。

各种繁荣的数字之下,似乎洋溢着一些躁动。历史总是有一些惊人的偶合和奇遇,不禁让人想起了前不久刚刚热映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中国特色的消费节日

上世纪20年代,一战刚刚结束不久,新生的美国第一次以强大的胜利者姿态迎接着属于自己的时代,工业空前繁荣。亨利福特成为了这个时期美国工业的杰出代表,其创造的汽车流水化生产线制造模式,引领了当时工业发展的潮流。整个美国沉浸在美国梦的狂欢中,物欲横流,纸醉金迷,人们追慕虚荣,追求物质,生活奢靡,挥霍大度,尤其在上流社会中以攀比为荣,穷奢至极。

如今双11狂欢中也隐藏着躁动和非理性。今年双11,与往年相比,消费者和商家重视程度更上一层楼,谁都不敢落后,谁都争前恐后,谁都想在这样全民狂欢的盛宴中收获颇丰。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在《非理性繁荣》一书提到:市场往往受情绪驱动,而非价值判断驱动。情绪相互传染,会使市场走向越来越偏离价值判断,也越来越繁荣。如今双11的繁荣之下,是消费者的越来越冲动,非理性消费越来越多,当你身边所有的人都在冲向双11场子血拼的时候,没有人愿意成为旁观者。

具有历史巧合的是,盖茨比所在的上世纪20年代是美国的工业化时代。而如今,双11大潮所处的全球经济背景却是美国“去工业化”过程。“去工业化”是指全球化浪潮下,中国产品以低价格冲击全球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的时候,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力对美国的替代和竞争过程。全球化对应的是美国“去工业化”过程,大量的制造业工资增长率显著低于劳动生产率的改善,导致了美国的有效需求不足,从而使得美国经济增长动力明显疲软。

另一个角度,中国在这一轮全球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低成本的后发优势,出口贸易剧增,迅速成为全球制造工厂。然后金融危机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衡,欧美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导致内需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出口贸易。中国的低端制造工业就像脱轨的高速列车,无法嘎然止步,天量的产能无法通过外销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只能转而投向内部市场,刚好与近十年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进步相结合,就诞生了双11这样的中国特色消费节日。

意在打破垄断经销模式

再看今年双11汽车电的成绩单。乍一看数据,235亿,天猫总量的2/3,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毕竟天猫的双11已经是第五年了,阿里集团投入了巨大的资源进行宣传和引导,马云个人的影响力更是毫无疑问为双11火上浇油,350亿的成绩即使存在水分,大家也都心服口服。然而今年刚刚兴起的汽车电商,一上来就是200多亿的销售额,直逼天猫总额,似乎难以置信。

1 2 > 
汽车电商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