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打造智能管理系统 确保水质安全

2013-08-12 10:18 来源:电子信息网 作者:和静

气温升高,夏季用水需求高峰到来,水质安全问题再次受到公众关注。日前,记者从上海城投原水公司了解到,承担了上海市中心城区80%原水供应任务的青草沙水库,通过加强水质监控、建立智能管理系统、完善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置平台,来应对固定源污染、移动源污染等多种突发风险,避免水质富营养化及咸潮入侵,确保上海最大水源地的安全。

如何应对富营养化?

设立34个水质监测点,及时掌握水库内外水质情况

作为提升上海水质的第一个环节,青草沙水库面临的污染源多样、水体环境复杂。受长江下游污染的影响,青草沙水库水体中氮、磷、营养盐成分较高,加之水库内水体停留时间长,容易引发藻类生长,影响原水水质安全。根据这一情况,水库采取加强水质监控、引进物理生态技术、优化水源地环境等措施,确保出水水质安全。

据上海城投原水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实时监控水质,公司设立了34个水质监测点,采取实验室监测、在线监测、移动监测、生态环境监测等不同方式对水中藻类、盐度、重金属、营养盐等39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目前,每天可以收集两万多组水质在线监测数据,预计到2015年每天可收集的数据将超过4.2万组,及时掌握库内外水质情况。

为防止青草沙水质富营养化,水库运用先进的“物理生态工程联合技术”,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的水质改善系统。同时,库区对湿地进行修复管理,占库区总面积28.8%的原生态湿地生长着大量植物、微生物,能起到阻截泥沙、吸收氮磷、吸附重金属、降解持久性污染物等作用。此外,水库每年向库区投放一定数量摄食藻类的鱼苗,利用生物调控和操纵技术,降低水体中浮游植物含量,抑制藻类生长,确保水库内水质。

改善库区环境对保证库区水质也起着关键作用。为优化库区环境,上海在东堤构建生态护坡,利用水生植物对营养盐的吸收,削减水体营养负荷。据介绍,生态护坡实验段建设目前已完成了7万平方米,一旦实验证明水生植物适应水库环境,护坡建设将扩大到整个20公里的堤坝范围。

未来,上海还将通过调整库底地形、增加导流设施,不断改善库内水流状况,减少水库滞留区,确保水质。同时,还要在堤岸带实施植物恢复和调控工程,吸收库区周边环境中的营养盐,净化库区大气污染成分,改善库区气候环境。如何确保水库安全运行?

1 2 > 
物联网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