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宽带电力线通信技术的智能电表,是电力线通信技术参与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途径。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古老”的电力线通信技术旧貌换新颜。但是,业界对宽带电力线通信的优劣仍然存在激烈交锋。这一技术的倡导者必须在各种存疑中认清自身。这样,才能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实现新的发展。
技术定位:
把握“末端优势”
电力线通信技术在西方已发展近半个世纪,并仍在持续地技术创新中。但是过去,可靠性问题一直是阻碍这一技术在国内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对其发展和应用的质疑声不绝于耳。
对于开放的网络世界,通信技术是呈现多元化的,换而言之,不同通信技术有其不同的定位和适用领域。如果简单地将宽带电力线通信与光纤等新一代通信技术相比,前者在传输速率等方面自然存在着差距。不过,电力线作为覆盖范围最广的网络,是一种便捷、灵活、成本低廉的通信方式,能够在末端通信发挥最大优势。
近年来,韩国政府力推电力线通信的发展,将其视为家庭室内布线的最优方式,广泛应用于安防报警、紧急救助等领域。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线通信又充分发挥了其在整体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优势,与光纤等通信方式复合应用,形成互补优势,以节约成本、节约资源的方式解决了家庭、用户末端的通信问题。
历史作用:
充分参与智能电网建设
从传统语音通话、宽带接入,到如今广泛应用于用电信息采集、电力光纤到户建设中,电力线通信技术在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的历史作用,其应用也不再局限于基础通信业务,而是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扩展开来。
宽带电力线通信技术在电力光纤到户建设的配用电末端起到重要辅助作用。采用电力线进行家电、设备的互通互联,节省了光纤直接入户带来的重复建设和较大投资。同时,对于没有条件敷设光纤的老旧小区,电力线又能够发挥其灵活便捷的特点,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输。此外,该技术还在用电信息采集中广泛应用,很好地服务于电力营销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对居民家中用电信息的采集和分析,能够帮助用户找出家中“耗电大户”,培养科学的用电习惯。
随着该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大规模应用,其受人诟病的传输能力、稳定性正逐步得到解决。